导读:美国IT网站Cnet评出了美国过去十年间的十大IT新闻,其中谷歌发布AdWords、苹果发布iPhone以及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退休均榜上有名。
以下为美国过去十年间十大IT新闻列表:
1、谷歌发布AdWords广告系统并成为最重要的科技企业
没有AdWords,谷歌也只能是一个没有商业模式的搜索引擎而已。2000年发布的AdWords可以根据谷歌搜索结果的上下文展示相应的文本广告。2009年底,谷歌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73.9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这种小广告,以及通过AdSense发布到合作伙伴网站上的广告。
当然,这是一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如果没有收入,就无法维持业务,但如果没有吸引力的产品,也就无法获得收入。而正是优秀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共同造就了谷歌。但是没有这些小广告,谷歌也就无法成为微软的对手,更无法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科技企业。
有趣的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谷歌却在重蹈微软上世纪90年代的覆辙,遭遇了一系列政府审查。谷歌今后是否会受到反垄断机构的打压?或者会从微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商业计划被破坏?对于媒体而言,这恐怕会成为未来10年间最重要的科技新闻。
2、苹果发布iTunes
如果要问:“哪款产品对娱乐行业的影响最为深远,而且对苹果的命运起到了最大的影响?”恐怕没有哪款产品能够比得上iTunes。
因为有了iTunes,苹果才成为了如今横跨娱乐、零售和硬件三大领域的巨头。如果没有iTunes,iPod也只是一款普通的音乐播放器而已。iTunes为iPod、iPhone和10万款iPhone应用拓展了道路,并且重塑了整个音乐行业。它甚至还有可能改变电视和电影行业。
iTunes使苹果从一家小众PC厂商转型为美国最重要的工业企业之一。要知道,即使已经发布6年之久,却仍然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对iTunes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3、微软遭遇多起反垄断官司
2004年的反垄断官司使得微软元气大伤,并为此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罚款,Sun或许正是凭借微软2004年支付的20亿美元和解费才能够活到今天。也或许正因如此,才为谷歌和云计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也使得微软的锐气比上世纪90年代大为削减。
当然,这也并非微软在这10年间遭遇的唯一一次反垄断官司。同样是在2004年,欧盟也对微软处以6.13亿美元罚款。微软遭遇了大量反垄断问题,并因此而降低了攻击性。
4、互联网泡沫破裂
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达到了顶点。不久以后,泡沫便会破裂。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科技股纷纷暴跌。
如今看来,似乎觉得非常愚蠢。难道真的有人会相信服装递送服务或是宠物食品商店会成为美国最伟大的企业吗?但是这一危机并不只是影响到了创业企业。包括思科和甲骨文在内的众多大型企业的股价也大幅下跌,好在目前已经恢复了元气。而Sun却从此一蹶不振。
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也改变了硅谷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为商业模式并不明朗的企业和高管提供大笔风险投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因为这种模式的确存在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稳固,而且可持续性更强的创业企业融资模式。
5、苹果发布iPhone并改变移动技术
苹果总是能够成功炒作新品发布,但2007年6月的iPhone发布却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全美各地的用户提前几天就在苹果商店门口“安营扎寨”,希望第一时间购得iPhone,而媒体也对这款划时代的产品大加褒奖,甚至有奉承之嫌。
但苹果的确没有令大家失望。iPhone成为首款获得普通用户关注的智能手机,其用户界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了移动市场的Macintosh。iPhone的成功也迫使微软、RIM、诺基亚以及谷歌等竞争对手加紧开发相应的产品。
当今科技行业的多数创新都来自移动计算领域,这都要感谢iPhone的贡献。
6、雅虎搜索困局
“生存还是死亡”这句哈姆雷特的名言用在雅虎身上非常贴切,只是要略加修改——“搜索还是不搜索”。关于这一问题,雅虎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于2000年将搜索业务外包给谷歌,此举不仅为谷歌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机会,同时也压制了雅虎在这一领域的创新能力。但是到了2004年,雅虎又开始自主研发搜索技术。但那时的谷歌已经主导了美国搜索市场,而“Google”甚至成为了“搜索”的代名词。
2008年2月,雅虎再次陷入抉择。微软希望以每股31美元的价格溢价62%收购雅虎。但时任雅虎CEO的杨致远和雅虎董事会却拒绝了这一要约,他们甚至准备再次将搜索业务外包给谷歌,但最终在美国司法部的压力下放弃了这一交易。而微软也放弃了对雅虎的收购计划。
但雅虎的搜索困局并未结束。杨致远2008年底离职后,新任雅虎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随即决定将搜索外包给微软,使用微软的必应(Bing)技术来提供搜索结果。该交易尚需等待美国司法部审批。
7、Craigslist兴起与传统报纸的衰落
谷歌新闻及其他新闻聚合网站已经成了新闻集团CEO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等传媒大亨的公敌。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对手,那就是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
批评家很喜欢调侃Craigslist,但却从未忽略它的影响力。如今,在全美各大城市,Craigslist都在分类广告信息领域占据主导。这也就难怪全美各地的报纸都在展开大规模裁员,还有很多报纸纷纷转型为网络发布商。
不幸的是,Craigslist今年初因为“色情”广告而遭到了许多批评,甚至有批评人士认为,这些广告创造了一个“虚拟妓院”。更糟糕的是,一名波士顿药学专业的学生抢劫犯正是通过Craigslist找到相应的广告信息的。最终,Craigslist为了打消外界的顾虑而删除了色情板块,并专门建立了新的“成人”区域。
但这并不能抹杀Craigslist对报业的影响。在美国旧金山有大量空置的报亭,而这里恰恰也是Craigslist的总部所在地
8、谷歌收购YouTube并将社交媒体引入主流
有人或许会认为,谷歌2006年斥资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后,所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将电视节目转移到互联网上,而非将社交媒体引入主流。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科技行业的一大里程碑事件。
尽管YouTube当时已经非常流行,但如果没有被谷歌或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收购,不难想象,这家视频分享网站最终将因为成本上涨和内容所有者的法律诉讼而失败。谷歌为YouTube提供了一个缓冲,使之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就连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承认,16.5亿美元的收购价或许有些偏高,但这一交易却点燃了Web 2.0的投资热潮,并为Facebook和Twitter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创造了优异的环境。
当然,社交媒体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盈利。例如,Facebook最近刚刚宣布现金流转正,但这并不等于盈利。倘若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将社交媒体的巨大流量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它就有望成为下一个谷歌。
9、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退休
虽然盖茨早在2000年1月就将CEO的位置交给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但盖茨2008年的退休仍然是一大标志性事件。微软此后的技术工作都交由首席架构师雷·奥兹(Ray Ozzie)负责。
盖茨此前计划2006年6月退出微软的全职工作,但直到2008年6月才最终实施。尽管微软向云计算的转型工作是在盖茨的监督下完成的,但这一计划真正开始快速发展却是在盖茨退休以后的这18个月间展开的。
这也使得盖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慈善事业,他与妻子共建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计划为全球医疗和美国教育系统做出贡献。
10、惠普收购康柏
这10年间,发生了许多大规模并购。甲骨文收购了大量软件企业,而思科也在复兴之初便开展了收购计划,其收购对象包括Flip摄像机制造商Pure Digital和机顶盒厂商Scientific Atlanta。而IBM和EMC等大型科技企业也先后并购了许多规模较小的公司。
但就戏剧性而言,没有哪次并购能够比得上惠普与康柏之间的合并。这一交易从2001年5月一直持续到2002年6月。以惠普联合创始人威廉姆·休利特(William Hewlett)的儿子沃尔特·休利特(Walter Hewlett)为首的保守派坚决反对这起并购,但以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为首的惠普董事会则认为,要与IBM和戴尔等企业展开竞争,就必须要扩大规模。媒体以这场斗争为主题开展了历时长久的论战,甚至针对此事出版了两本书。
最终,菲奥莉娜获得了胜利。惠普通过这起并购增强了实力,并且安然度过了危机,而戴尔则举步维艰。菲奥莉娜虽然拥有宏观视野,但在处理细节问题时候却不够优秀。2005年3月,菲奥莉娜离开惠普,并由马克·赫德(Mark Hurd)接任。事实证明,赫德恰好具备菲奥莉娜所缺乏的管理才能。
- 相关阅读:
- ·必看!Win Server 2012十大快捷键
//epc.zol.com.cn/369/3696888.html - ·云计算成为微软未来十年的重要变革
//epc.zol.com.cn/231/2315541.html - ·美国继续完善Graph500超级计算机基准
//epc.zol.com.cn/211/2119706.html - ·时隔十年 富士通将再次出口超级计算机
//epc.zol.com.cn/211/2115319.html - ·科技日报评2010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epc.zol.com.cn/210/210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