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归来
“死在沙滩上的”Newton尽管悲情,却在多年以后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苹果14年前的大胆想象。2007年的iPhone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年度明星并不令人意外,但在全球的数百万iPhone用户中,有多少人是冲着iPhone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能力而来的?抛开其亮丽的外形设计、独特的Multitouch技术不说,iPhone中的计算元素是否也是吸引用户的诱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Newton的标志意义和现实意义都足够被历史铭记,而且目前更多承载这些意义的平台还不是iPhone,而是iPod touch。
很多人都说iPod touch其实就是去掉了通信功能的iPhone,但对苹果这样的完美主义者而言,“touch”必然还有更多的企图——最近有传闻说,当年那个“虎头虎脑”的“牛顿”马上就要回来了。早在去年9月,Apple insider网站就发布消息说,最近苹果内部正在进行Newton2.0的秘密研发,据说其屏幕比iPhone大一半、用英特尔的芯片、运行苹果自己的操作系统Mac OS、最早会在2008年上半年发布。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这将会是比今年1月苹果的“全球最薄笔记本”Macbook Air的登场更具革命性的大事件。苹果的Macbook Air以其惊人的“薄”给了全世界赞叹——整台机器净重1.36千克,最厚的地方只有0.76英寸,也就是19.3毫米,而最薄的边缘地带,仅仅只有0.16英寸,约合4毫米。
尽管Macbook Air的轻薄难以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拓展功能的牺牲,比如扩展插槽很少、光驱也不是标配,性能方面的表现也不那么让人满意,这些都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但毫无疑问,苹果再一次站在了技术发展的前沿,几乎将工业设计做到了极致。如果苹果真的能将类似的极致用到Newton2.0上,那将是一台有着怎样光芒的机器?